Thursday, March 30, 2006

25年前今日,雷根槍傷(淺談媒體造成的瘋狂)

雷根被槍殺受傷,是25年前的事。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

在華盛頓。

電視不斷播放,是個25歲的年輕槍手,他開了五、六槍,也當場被制服。

他七十歲,宣示就職才69天。

槍手名叫John Hinckley Jr.,殺雷根的理由是為了讓演員Jodie Foster開心。

隔年六月,他以精神失常(Insanity)為由,被判無罪。
電影"計程車司機"由茱蒂。佛絲特與勞勃。狄尼洛主演,描寫一位瘋狂的司機嘗試暗殺,辛克萊曾看過十幾次。 顯然,大受影響。

我為您連結的這個網站,是小辛克萊再出發去槍殺雷根失前一個小時,寫給茱蒂。佛絲特的信

雖然從信的內容,可以看到瘋狂的人,是如何的自以為是。然而,不斷的誤認電影的主角, 就是現實世界中的自己,也應讓媒體工作者,深思才是。

關於Insanity,愛因斯坦有句話,值得我們深思:"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試譯華語:"瘋狂是重複做著相同的事,卻想達成不同的結果。"英國詩人William Cowper(1731-1800)說:"Without grace, the heart's insanity admits no cure."更是一句深沉的話,值得現代人思考:"失去優雅的心靈,就是受到無解的蠱惑。"

優雅,也許是現代媒體工作者最需要的養分。

Wednesday, March 29, 2006

中國外匯存底世界第一(思考唐太宗的話)

雖然中國尚未向國際貨幣基金公布最新的外匯存底資料,然而今天(3/29)台灣的許多媒體,都根據外電預測,報導了在今年二月底,中國的外匯存底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早在一月份,許多國際性的主要媒體(請看BBC在1/16報導的連結),已經預測中國的外匯存底將於今年,超越日本。

今天紐約時報網站發自香港的消息,是8537億。

如果,我們先不談外匯存底過多的許多可能缺點,而只看排名;到目前,臺灣的外匯存底是2570億,排在中國8537億與日本8501億之後,是世界第三位,以一個小島來說,是很不簡單的。

分析中國的經濟實力,從許多標準來說,都排在世界前幾名,我為您連結了維基百科關於中國經濟力的網頁,您可以從那些數字,理解更多。

維基百科關於中國的經濟有段話,值得我們注意「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economy, and its continued growth is critical to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o the welfare of its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翻譯成華語,意思是「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持續成長,對全球經濟的健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其十三億人口的幸福,也是關鍵的。」

中國的龐大市場再加上近年經濟發展的成就,讓全世界都趕著到中國大陸做生意。

如今外匯存底成為世界第一的中國,其實責任更是重大!

如何讓十三億的人民,公平的享有相對均富的社會,而不是貧富懸殊?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做到「民主平等」,「局勢穩定」與「環境保護」?如何讓如此龐大的經濟力量能夠「關懷照顧」世界問題,而不是「仗勢挾持」世界上需要幫助的問題?

這些議題,相信有許多人發表過看法;然而,我在兩本書上讀到精闢與深入的觀念與分析,值得與大家分享。

一是在《經濟學人雜誌》總編輯比爾。艾摩特於2002年出版的20/21Vision:The Lesso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or The Twenty-first 的第三章談中國(繁體中譯本第75頁)。 另一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沃夫在2004年出版的Why Globalization Works第十四章也分析了二十世紀初全球化改善世界失敗的原因(繁體中譯本書名:新世界藍圖,第465頁)。

看見媒體報導,中國外匯存底躍升世界第一的時候,想起唐太宗在《帝範》裡語重心長的一段話:「人主之體,如山岳焉,高俊而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而普照。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非威德無以致遠,非慈厚無以懷人。」

也許,世界上有緣,有識也有心的知識份子,除了每天想著如何在繁榮的中國發展生意之外,更應用心思考,如何讓此一經濟體不只「龐大」,還能「穩定」、「寬大」與「慈悲」,謹以唐太宗之言共勉。

Sunday, March 26, 2006

發呆:有不為齋(紀念林語堂先生)

三十年前的今天(1976年),林語堂先生在香港過世。

同年的四月一日,移靈台北,葬在台北陽明半山上的「有不為齋」,今稱「林語堂故居」。

那年我二十六歲,從事建築設計的關係,對先生的那棟房子,我 一直好奇。可惜,先生逝世多年後,我才有機會去參訪。

昨天看了台灣電視台(很抱歉忘了注意是哪一台),對林語堂故居的種種做了專題報導,頗覺欣慰。

語堂先生在那棟白牆藍瓦的房子住了十年,也長眠在那裡。為了懷念大師,我為您連結了林先生寫的「有不為齋解」一文,玩笑中見風骨。

住在這裡,顯然快意,先生曾寫:「黃昏時候,工作完,飯罷,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陽台上獨自乘涼,口銜煙斗,若吃煙,若不吃煙。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裡,下面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

近日與蕃薯藤執行長陳正然先生一起參加會議,席間他提及每日應有一小時的發呆時間,「發呆是大腦前頁的活動,有助創意」他說。

也許,是這種閑適的心境,讓先生一直喜歡蘇東坡,也以英文寫了「蘇東坡傳」。先生稱東坡居士為「樂天才子」,是描寫自己的心境吧?才子因風骨而終究寂寞的心境,大概只有在「若有所思,若無所思」的發呆之間可以產生排解的創意。

謹以此文紀念語堂先生

Wednesday, March 22, 2006

50年前的今天:非暴力之夢(紀念馬丁路德。金恩)

晨起,春雨漸停。

打開網路看看歷史上的今天,看見五十年前(我六歲)的今天,1956/03/22;堅持非暴力改革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因為發動不搭巴士,杯葛當時種族隔離的搭車規範,被判有罪。

為何他要發動杯葛?

起因是政府逮捕一位17歲的黑人女子,因為她不肯讓座給一位強要他起立的白人男性。

杯葛進行了了十七天,巴士公司收入大減。

法官判罰金恩博士五百美元(換算入監386天);當時的法官卡特說,因為金恩堅持非暴力運動,所以它採用較寬大的判決。

為了紀念這位我景仰的人權運動家,我連結了BBC歷史上的今天網頁,您可以看見當年那位女子被逮捕的情況(請注意當年整齊的服裝),聽見金恩博士發動杯葛時沉穩的聲音,看見BBC整理的美國黑人爭取人權的簡史。

每當想起我十三歲那年(1963)的08/28日,金恩博士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面對二十五萬人齊聚,昂揚而動人的說出:「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u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我總是內心澎湃。

因為,一年以後(1964/10/24),諾貝爾的和平獎頒給了金恩博士;

五年以後初春的一個日子(1968/04/04),金恩博士死在槍下

我試著翻譯金恩博士的心聲:「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我的四個小小孩子,終有一天,生活在一個國家;那裡,評斷人的標準,不是膚色黑白而是人格高下。」

也許,隨著那個決心致他於死的槍聲響起,金恩博士,沒有機會親見他的夢想逐漸實現,然而,我深深相信,當他倒下的那一刻,他仍然堅信,他的夢想終要開花,終會結果。

雨停了,後院玻璃窗上,陽光映在雨滴之中,閃亮的光影裡,帶給我一種奇異的希望感。謹以此文,向所有堅守理想的人,致敬!

Tuesday, March 21, 2006

貪婪與寬恕:為非洲祈禱(引用屠圖主教的話)

晨三時起床,雨停,大地靜寂。

昨夜看 The Constant Gardner DVD(台譯:殺機疑雲),感受複雜。

想起屠圖主教(Bishop Desmond Tutu)的話:
「When the missionaries came to Africa they had the Bible and we had the land. They said "Let us pray." We closed our eyes. When we opened them we had the Bible and they had the land. 」

屠圖主教生於1931年,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著有「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一書(左岸文化)。上面那句話:「當教士來到非洲,他們有聖經,我們有地;他們說:讓我們一起祈禱!於是我們閉眼。當我們睜眼,我們有了聖經,他們有了地。」像是玩笑話,從他口中說出,道盡非洲原住民的心酸與寬恕。

真正擁有「聖經」的人,懂得寬恕的道理;以聖經掩蓋著貪婪的人,於是,擁有了地。

非洲,這片古老大地,文明世界似乎故意漠視,卻也有不少人,默默的努力。我曾與幾位住在南非的慈濟志工談話,話語中,有許多無奈。他們好像必須離開,因為,政經情勢已不適合外商;他們卻又勉強的留下,因為,捨不得那些深褐臉蛋上,無辜的大眼睛。

凌晨四點,我打開紐約時報網站的非洲新聞,也看見許多人在那裡努力,我做了幾個連結(紐約時報影片),讓您也看見,一些致力於非洲醫療人士們的努力。有人在致力減輕愛滋孩童的痛苦,自己卻煩惱著無藥品也無醫謢人員。有人在致力於根除小兒麻痺(這個疾病,有點失控,已從非洲東傳北印度,現在傳到了印尼),卻苦於費用巨大無著。其實,昨天是美國攻打伊拉克三年之日,全世界有許多反美的聲浪,如果白宮出現了英明的領袖,能夠果決的甩開軍火商的糾纏,每天的軍費,足足可以解決許多人道主義者在非洲的努力。如此,美國不只不惹怨,還贏得感謝。也許,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看穿那些包裝在福音之後的貪婪。

這篇寫完,早上六點了,鳥開始在樹上個唱,路易阿姆斯壯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是我今天的祈禱。

也許,就像獲頒今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瑞秋懷玆在殺機疑雲戲裡的扮演的人物一樣,為了真正慈悲的理想,卻犧牲了自己。

然而世界從無奈變成美麗,不就是許多不貪婪的美麗心靈造就而成的嗎?

今日,撥點時間,為美麗世界與美麗心靈祈禱吧!

Sunday, March 19, 2006

知識份子要有勇氣(引用愛因斯坦語)

今天,台北的三月十九日(星期日),一個政治界起鬨的日子。

一大早,媒體報導不外乎「昨日街頭遊行,藍綠雙方互道誰敢跟中國嗆聲」「ETC有人作弊」之類的新聞。

探討社會混亂誰該負責?或說「政界」,或說「教界」,或說「媒體」莫衷一是;

其實,探討責任,最大的該是「知識份子」。

因為,當代社會的混亂愚行,都出自知識份子之手,無一是鄉夫村婦所為。偶見純樸鄉民爭議,亦由知識分子策劃發動。如果,知識分子秉持良知與道德勇氣,勿以知識為貪婪的工具;當今社會問題,如何複雜,當能抽絲剝繭,漸漸解套。

引用上世紀智者愛因斯坦的話語共勉: 
"Any intelligent fool can make things bigger, more complex, and more violent. It takes a touch of genius -- and a lot of courage -- to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試翻華語如下:「任何知識份子愚人,都能輕易將事事擴大化,複雜化,暴力化;反逆此道而行者,需要少許天賦,加上巨大勇氣才成。」

如何反逆此道?那要知識分子下定決心,有勇氣"聚焦於解決問題,而非失焦擴事";有勇氣"明白因果,簡化問題,而非無中生有,倒因為果";再加上有勇氣"相信善的力量,而非凡事語言行動暴力相向"。

謹以"一點點天賦,加上巨大勇氣"一語,與知識份子共勉,也祈禱,知識分子良心振作。